在日常的分析測試工作中,正確解釋分析測試的結果是非常重要的。例如,為了比較國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TAS-986與某進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火焰原子吸收部分的水平,對兩臺儀器,在同一時間、對同一試樣(Pb)進行實測,測得一組結果。
從分析結果看,吸光度與濃度成正比;在濃度為0.3μg/ml時,兩臺儀器的實測結果是的。但是,當濃度減小時,進口儀器的吸光度值增大;而濃度增大時,進口儀器的吸光度值減小。這只能用儀器學理論來解釋,因為噪聲是光吸收類分析儀器的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,噪聲限制光吸收類分析儀。器對樣品濃度的檢測下限。一般來講,在低濃度的情況下,噪聲會引起儀器的測試結果偏離比耳定律而增大。當噪聲大到一定程度時,就無法分析濃度低的樣品:了。因為進口儀器的噪聲比TAS-986大,所以在濃度降低時,它的測試數據變大。而光吸收類分析儀器的雜散光,也是引起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,并且它限制被分析樣品濃度的上限。在高濃度的情況下,雜散光會引起儀器的測試結果偏離比耳定律而減小。當雜散光大到一定程度時,就無法分析濃度高的樣品了。因為進口儀器的雜散光比TAS-986大,所以在濃度升高時,它的測試數據變小。
-再從分析結果中的相關系數來看,TAS-986為三個“9”(即R=O.9997),而進口儀器為兩個“9”(即R=O.998”。
由此可知,TAS-986分析測試的結果要優于某進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。
綜上所述,分析工作者要正確解釋自己的分析結果,也必須了解儀器學理論。